user
碧霞宫
null, 260台湾宜蘭縣宜蘭市城隍街52號
外貌
碧霞宫

评论
府城
条评价 №1

1895年(清代 光緒二十一)日清兩國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於日本,1895年5月8日生效,日本正式接收台灣。依據【馬關條約】第五款內容,日本政府給予當時台灣人民兩年時間(1895/5/8~1897/5/8)可以自由選擇國籍,准許將所有家族財產帶回中國成為清朝人,或者續留成為日本臣民。若於截止期限尚留在台灣的居民,即自動成為日本臣民。因此1897/5/8又被稱為【住民去就決定日】。消息發佈後,當時許多宜蘭仕紳們不願受日本統治,想要舉家遷回中國,但畢竟基業在此經營已久,因此心意難決,於是延請「新民堂」藉由「扶鸞」來請示神明。得到神明神諭:「宣揚忠孝,感化人心,勸人向善為要,不必回鄉」,亦即宣揚忠孝不必回鄉(中國)。【住民去就決定日】期限一到,全台總計6456人遷回中國,約佔當時台灣總人口數0.25%,其中台北1574人、台中301人、台南4500人、澎湖81人。受神諭影響,宜蘭並無一人遷回中國。兩年後(1897年)由「陳組疇」等17人發起,並敦請【開蘭進士】楊士芳出面號召建立廟宇主祀「岳武穆王」,並取廟名【碧霞宮】,以「碧血丹心望曉霞」喻還我河山之意。楊士芳,對宜蘭的後世影響非常大,考取秀才後受聘為板橋林家長子「林維讓」的西席家庭教師,考取進士後派任為「邵興府知府」,幾個月後因父喪回宜蘭守制。從此不再當官,於宜蘭擔任「仰山書院」院長,全心全力負責教育宜蘭子弟,對後世宜蘭的文風影響深遠,以致於宜蘭具懷風骨的文人輩出,「楊士芳」實居宜蘭文教首功,現今宜蘭市的「進士路」、「進士里」即為紀念這位開蘭進士「楊士芳」。【碧霞宮】位於宜蘭鬧市旁,正午時分,走進【碧霞宮】獨我一人,頗有鬧中取進之感。看見廟名「碧霞」二字,不禁聯想起「碧落」。道家認為東方最高的一層天是「碧霞」滿天,故唐代詩人常以「碧落」表天空。

Na
条评价 №2

建於清朝時期1896年,宜蘭第一進士 楊士芳 參與創立。神像最大一尊岳飛,為建廟時供奉上去的。清朝時期 碧霞宮 兼有社會福利服務功能。清廷割台給日本後,宜蘭地方仕紳們建立此廟一為保留固有傳統倫理,一為抒發抗日之志。1955年廟方告示「婦女及不潔之身不得進入」引起宜蘭市婦女會人士抗議,後續信徒們在碧霞宮創立聖母會,祭祀岳飛母親姚太夫人和 岳飛妻子。1997年指定為縣定古蹟。每年 岳飛誕辰 農曆二月十五日,碧霞宮會循古禮舉行三獻釋奠大禮,可見武廟 「武佾舞」。蔣渭水就是在廟前的城隍街長大,歷來不少文化工作者與政治家和碧霞宮往來密切,在日治時期是有志之士抗日據點。

林慧
条评价 №3

-很棒吔。

信息
100 相片
3 评论
4.4 评分
  • 地址:null, 260台湾宜蘭縣宜蘭市城隍街52號
  • 电话:+886 3 932 6249
类别
  • 宗教场所
类似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