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桃园市中坜区公所
null, 320台湾桃園市中壢區環北路380號
外貌

评论
CH
条评价 №1

好地方

謝國
条评价 №2

中壢區(臺灣客家語四縣腔:zungˊ lagˋ kiˊ;饒平腔:zhungˇ lagˋ kiˇ)為桃園市的市轄區。以地形考量,全區大致可以分成區中心、內壢、龍岡、大西區(青埔、大崙、過嶺)四部分[1]。人口組成以客家人、閩南人及外省人混居,又以客家人為多數(約占五成七)[2][3]。中壢於乾隆年間開始開發,舊稱「澗仔壢」,因為境內有老街溪與新街溪切割成兩個下凹的澗谷,故以此為名。中壢為往來淡水與竹塹的中點,地處交通要道而形成街市,因此改稱「中壢」。中壢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劃屬諸羅縣。雍正元年(1723年)改隸新成立的彰化縣。五年(1727年)改隸新成立的淡水廳。光緒元年(1875年)設立台北府,改隸新成立的淡水縣。十一年(1885年)設立福建臺灣省。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台灣進入日治時期,中壢劃屬於臺北縣大嵙崁出張所。三十年(1897年)劃歸桃仔園辨務署與中壢辨務署。三十三年(1900年)中壢辨務署併入桃仔園辨務署。三十四年(1901年)廢縣置廳,改隸桃園廳中壢支廳中壢區。大正九年(1920年)廢廳置州,改隸新竹州中壢郡中壢街。1945年台灣光復,中壢劃屬於新竹縣中壢區中壢鎮。1950年新竹縣分拆出桃園縣與苗栗縣,中壢鎮劃屬桃園縣。1967年升格為中壢市。2014年桃園縣升格為直轄市,改制為中壢區。中壢最早街區出現於新街溪及老街溪間之谷地,得名澗仔壢,1780年間,滿清政府於淡水、新竹兩地設縣,由於地處二縣中心,改稱中壢。另有一說據《康熙台灣輿圖》裡今中壢位置上有一個平埔族部落名為「澗仔力社」,於客家人大量湧入後漸漸的轉變為「澗仔壢」。

張新
条评价 №3

去這辦事最好隨身帶把扇子,因為每次去都汗流夾背,好像沒空調,更奇怪的事,我是行動不便必須坐輪椅,我要申請低收入互我請內壢里長幫我送件,結果里長跑了兩趟就很不耐煩叫我自己去送件,真奇怪

天霸
条评价 №4

方便

JO
条评价 №5

普通

信息
100 相片
5 评论
3.2 评分
  • 地址:null, 320台湾桃園市中壢區環北路380號
  • 地点:http://www.zhongli.tycg.gov.tw/
  • 电话:+886 3 427 1801
类别
  • 市辖区办公室
  • 地方政府机关
工作时间
  • 星期一:08:00–17:00
  • 星期二:08:00–17:00
  • 星期三:08:00–17:00
  • 星期四:休息
  • 星期五:休息
  • 星期六:08:00–17:00
  • 星期日:08:00–17:00
无障碍
  • 无障碍入口:是的
类似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