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竹山连兴宫
null, 557台湾南投縣竹山鎮下橫街28號
外貌

评论
Po
条评价 №1

神明保佑

曾沅
条评价 №2

宗教信仰

嗚嘛
条评价 №3

古色古香的地方信仰中心

条评价 №4

連興宮------竹山最古老的廟宇 ( 三級古蹟)連興宮簡介早期漢人由大陸渡海來臺,經澎湖黑水溝漩渦時,經常發生船難,不少人葬身海底,移民心生恐懼,多依賴祈求媽祖保平安,平安抵臺之漢人,感恩媽祖保佑,鳩資建廟奉祀媽祖,續保平安。連興宮原名連輿宮,亦稱呼天宮或媽祖宮,奉祀媚洲媽祖,早年本名天上宮,約清代中葉咸豐年間,經大規模重修之後改名,惟當時仍並用天上宮舊名,創建年代有二種說法,一為乾隆七年(1742),另一為乾隆二十一年,經咸豐6年(1856年)、日治明治40年(1907年)及民國61年三次大修建,乃南投縣歷史最悠久之媽祖廟。連興宮香火鼎盛,歷經多次整建,外觀已煥然一新,但細看其結構格局,依然呈現出一份古樸典雅、內斂莊嚴的風貌。前殿為傳統廟宇建築,雕樑畫棟,琉璃瓦頂,飛龍燕尾,共有三進,因年代久遠,建物神像均被香煙薰成漆黑,古色古香。連興宮在竹山鎮鬧區內,主要取其「水沙連興旺」寓意命名,本地居民的信仰中心。廟內前殿奉祀媽祖本尊外,日治大正元年(1912年)原本安座在社寮媽祖宮,因整修駐進一尊有三百年歷史之黑面媽祖,卻不願回駕(每年媽祖誕辰前十天,用神轎將媽祖迎回娘家社寮媽祖宮之活動,已延續80年)。後殿三樓,凌霄寶殿,奉祀玉皇大帝,左右側配祀三官大帝、神農大帝、五恩主等;二樓觀音殿,奉祀觀音佛祖,左右側配祀註生娘娘,註生娘娘前有一尊生婆,和十二尊婆者(奶媽),和境主公、福德正神,兩旁為十八羅漢山 座。廟內古物遍佈,如神龕門首的「德佈山海」古匾,左壁外牆邊的「正堂馬示」石碑,及道光四年記載解決「排夫」被勒索糾紛古碑,宮門兩側的石獅及其基座,正門及左右邊門的門腳石,宮內圓柱柱礎,樑上飛獅座、斗拱、瓜桶、媽祖像等,尤其是福州溥明的傑作千里眼及順風耳兩尊神像,是本省罕見的珍品。黑面媽祖,神像高二尺八,加上座椅、后帽高四尺二,因當年由大陸攜臺不易,雕刻師採軟骨式工法,神像四肢關節部份以文武榫接合,可拆解分開在組合的精巧設計。神像除四肢可活動外,腳纏裹腳布,三寸金蓮穿上繡花球,耳戴耳環,於臺灣十分罕見。「正堂馬示」石碑係於乾隆43年(1778)立於市區的連興宮右門外牆之上,但在921大地震災害祇賸半截,所幸另外半截已經在之前連興宮整建時挖出.重見天日.目前上下截已經復原.放置在連興宮內的右側入口供人憑弔.碑上之文字僅能解讀大約八成,大意是說水沙連幾經開發,略見成效,但不久復又荒蕪(可能與雲林坪遷至斗六門有關),乾隆27年(1762),知縣胡邦翰親臨視察,看見農民困頓,於是當場諭示除收成良好的稻田仍援例取一成配入連興宮當香火錢之外,餘歉收者免其規定,農民因之得濟。十餘年後,佃農葉富等人聯名彰化知府正式立碑,彰胡德政,兼之保障雙方權益。地址:南投縣竹山鎮竹山里下橫街28號媽祖是民眾出外在外打拼時祈求平安和財富的守護神,竹山雖是都是山,但是先民仍然是奉者媽祖坐船來竹山;船一定要靠港,媽祖廟從「大船入港」的思維,讓人們將船視為領航者、聚寶盆,就如同舟共濟般財富滿門,平安滿家,所以媽祖是竹山人的守護神。竹山媽祖廟用竹山的「竹」打造藝術造型台灣第一艘竹船,船舷圍繞刻有十二支生肖的竹法輪筒,每箇法輪筒刻有五箇元辰星君,凡到廟祈願者,先找到自己的元辰星君然後依序轉動法輪,再焚香稟報媽祖祈求照亮本命元辰星君,並針對各人的需求加以加持和庇佑。就是竹山、鹿谷地區民眾口中的「媽祖宮」,是本區媽祖信仰的中心,位於竹山路與下橫街交口處的鬧區內,是竹山最古老的廟宇,建於清乾隆二十一年(西元一七五六年),是當時沙連堡的信仰中心。清朝當時把田仔溪以北的地區稱為「沙連堡」,「連興」就是「沙連堡興旺」的意思。本宮前殿為傳統廟宇建築,因年代久遠,牆壁仍為古老土角磚造,頗具特色,廟身則雕樑畫棟,琉璃瓦頂,燕尾飛龍,建物神像均被薰成漆黑,古色古香,雖經多次修建,仍保有多種古物,如神龕門首的「福佈山海」古匾,右壁外牆邊的「正堂馬示」石碑(註一),及道光四年的古碑(註二),宮門兩側的石獅(註三)及其基座,正門及其左右邊門的門腳石、宮內圓柱柱礎…..等等,尤其是媽祖左右協護千里眼與順風耳兩尊神像,是福州師父的傑作,為本省罕見的珍寶。而廟內黑面二媽祖更是奇特,雖為木雕,但肢體可活動屈折,為極其罕見的「軟身媽祖」,原為本鎮社寮地區武德宮的媽祖娘娘,因修廟暫駐本宮,後來媽祖聖示願常駐連興宮,因此每年乃有社寮地區例行前來迎回軟身媽巡視的活動。本宮還有另一特色,就是不但供有註生娘娘,還有十二位助產士,一般稱為「十二婆姐」,神像各具姿態,各司其職,保祐婦女生產安全及嬰幼兒平安成長,全省僅見。本宮歷來傳奇頗多,有日據空襲時期媽祖化現救民事跡等,總之,媽祖早為民眾心中不可撼移的守護神,就如同照顧民眾的慈母般。事實上,本區民眾很多都是自小為本宮媽祖的契子。本宮於九二一震災中因土造牆壁實難敵強震,造成了若干的毀損,卻也因而顯露出其古拙質地的原貌,在地方人士奔走之下,終於正式被列為古蹟。(註一)本碑立於清乾隆四十三年(西元一七七八年),為長方形立體石碑,崁在連興宮前殿右壁外牆上,似有部份碑體被埋,高五十四公分,寬六十三公分,厚十一點五公分,碑面風化嚴重,部份字蹟已經模糊,此碑似在描記乾隆二十七年秋,彰化知縣胡邦翰勘察水沙連,諭告居民凡水沙連堡沿山一帶,未報墾納賦者,應照一九稅之例,繳年租約二千元,配入本廟,充作香燈之費」一事。據傳此後連興宮香火盛極一時。九二一震災後,本宮於修建過程中挖出深藏地下五十年的「正堂馬示」斷碑,原本失落五分之三的乾隆古物終得完整重見天日。(註二)本碑立於清道光四年(西元一八二四年),在連興宮前殿右壁外,高一三二點五公分,寬六一點五公分,厚一一點五公分。當時陸路交通不便,清水溪、濁水溪未淤積,竹農山產竹木綑綁成排,順水而下彰化之溪州北斗市場出售,押送竹排的人稱為「排夫」,此碑記載當時解決排夫被勒索糾紛及約定每排抽二百文充為連興宮及元帥廟香燈諸實,並規定雙方不可再無理滋事,否則送官辦理,決不原諒的事實。(註三)連興宮石獅自來即為竹山地區小孩愛玩之處,一代接一代的傳襲下去,小孩見到石獅總難免的被吸引。獅子口中有石球,卻又緊咬著牙關,小孩一代接一代想把石球弄出來,至今仍未能成功。九二一震災後,一雙石獅子中的公獅(上方石獅獨照)竟於夜間不翼而飛,陪伴著竹山、鹿谷地區老、中、青、兒童數代無數民眾成長,深深烙印在眾人心中的美好回憶就這麼被宵小之徒抹去,小偷偷的不只是一尊可愛的石獅子,而且是掠奪了每人生命的一隅、竹山鹿谷地區文化的一部,讓人傷心不已,如今只得再補造一尊安置於原處(照片右邊石獅)

陳棟
条评价 №5

已經可能列入古蹟参拜好

かし
条评价 №6

有特色

je
条评价 №7

近期整修工程中

劉耀
条评价 №8

信仰中心

欽御
条评价 №9

漂亮

汪文
条评价 №10

古色古香

李忠
条评价 №11

作醮

江煌
条评价 №12

人很多

魏銘
条评价 №13

廟地很大

信息
100 相片
13 评论
4.1 评分
  • 地址:null, 557台湾南投縣竹山鎮下橫街28號
  • 地点:https://www.facebook.com/jsmzm/
  • 电话:+886 4 9264 2487
类别
  • 旅游胜地
  • 宗教场所
类似组织